产品简介 核磁共振含油量测量仪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量样品中液态氢核的含量来推算样品中的含油率。在固定的磁场和射频交变磁场的照射下, 物体中氢核的能级分裂成二种状态,低能态和高能态,低能态的核在条件得到满足时,吸收射频场中的能量可跃迁到高能状态,当条件不满足时,又返回低状态。高状态的氢核的数目测量出来,可测量出样品中氢核的含量。 规格参数: 适用标准:GB/T 15690。 频率方式:自动锁频方式 样品种类:大豆、油菜籽、芝麻、玉米、棉籽、葵花籽、花生、小麦、桐籽、米糠、茶籽等油料种籽及其饼、粕的含油量 样品容积:40ml 测量范围:0.1%-100 准确度:0.2% 稳定度:0.2% 测量时间:约1分钟(样品烘干后,烘干约1小时) 电源电压:220V 50Hz 工作温度:-10℃~40℃ 额定功率:40W 产品重量:约33Kg。 核磁共振含油量测量仪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量样品中液态氢核的含量来计算样品中含油率。 在恒定磁场和频率交变磁场的照射下,油料作物中的氢核的能,分裂成二种状态,即:低能态和高能态。低能态的氢核在条件得到符合时,吸收射频场中的能量可到高能态。当有这种发生时,就称为发生了“共振”。控制满足变化的条件,可控制变化的发生,也能将变化到高能状态的氢核的数目测量出来,计算出样品中氢核的含量。 通常被测样品中的氢核存在于液态物体和固态物体之中。固态物体核液态物体中氢核参与共振的外界条件不一样。液态物体中的氢核在外界磁场变化很小时(约10–5T)参与共振,而同样品中的固态物体中的氢核要在外界磁场变化很大时(约10ˉ3T),参加共振。利用这个特点,仪器设置开关,让液态中的共振信号通过,将固体物体中的信号除掉,能将代表含油量的液态共振信号选择出来。根据信号的大小,可推算出样品中液态物体氢核的含量,测出油料作物中的含油量。 含油量测量仪能够测量的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籽,芝麻,玉米胚芽,棉籽,花生,葵花籽,油茶籽,桐籽,亚麻籽,红花草籽,蓖麻子,月见草籽,米糠等。 产品特点: 测试范围:0.05%~100; 一般不超过正常含油率的±0.3%; 在正常情况下,多次测量不超过±0.3%; 安装操作简单; 测量结果由仪器显示或打印机出来; 仪器使用220V(AC)电源; 工作温度10℃~+40℃; 测试速度约3分钟; 仪器安装: 1.射频线的连接; 2.扫场线的连接; 3.电源线的连接; 4.磁钢与电子机箱的距离>30公分; 5.仪器应放置在牢固的工作台上。 工作环境: 1.仪器周围不应有较大的铁磁物质,如铁管,大扳手等。 2.仪器工作时应远离高频设备(如电焊机),功率较大的强电设备和无线电和电信无线电发射塔等的干扰。 3.仪器要减少振动,冲击等。 4.远离水源,保持干燥。 5.室温稳定。 6.仪器不易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 7.电源电压不能波动太大,不能与功率大的动力线共线。 8.若仪器长时间的闲置,应每隔半月通电一次。 测试常识: 湿剂和干剂 1.湿剂:是以含水分的试样称重,测试并计算出来的带水分的油料的含油率。 2.干剂:是以烘干水分的试样称重,测试并计算出来的不含水分的油料的含油率。 3.互换公式:湿剂含量=干剂含油X(1-水杂) 干剂含油=湿剂含油X(1-水杂) 测试步骤: 1.用油料将仪器调试至共振状态(即示波管上两个三角波重合),并将电信号值调至1000左右。 2.进行信号测试和采样时间的输入(具体方法见使用说明书)。 3.进行标样的输入(具体方法见使用说明书)。 4.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测试,样品的含油率(具体方法见使用说明书)。 注意事项: 1.用仪器测试某一作物的含油量应以同一作物或其纯油做标样。 2.试管中的样品不能超出试管的刻度线,但也要装满4/5以上。试管壁上不应沾有被测样品或纯油。 3.测试过程中不要调节“音频增益”和“射频幅度”。 4.测试时不要将铁磁物质靠近磁钢机箱。 5.测试时不要使仪器晃动,不要扯动射频连接线。 6.如果仪器测量的结果需与抽提法比较,请将原料,饼粕用同一抽提,和统一抽提时间(8小时以上)进行抽提。 7.连续测量时,应为每隔4小时左右,需重新校对仪器,按“总清”键,后做“,”试验,而后重做,“标样”的输入。 8.仪器工作时不要突然断电。 用原料(饼,粕)做标样: 1.对做标样的原料(饼,粕),进行8小时以上的抽提,抽提的干剂含油率。 2.原料(饼粕)做标样时,要烘干,称重并蜡封,保存期不超过半年。 3.原料(饼,粕)作为标样输入时,原料(饼,粕)标样的输入,M=原料(饼,粕)的,X干剂含油率。 操作: 1.把油标样放入磁钢机箱传感器中,将波形重合,油信号调整到1000左右。 2.试验和时间输入。 3.把油标样放入磁钢机箱传感器中,将共振波调整重合,放入原料(饼,粕)标样。 4.测试其他试样前,用油将将波形调整重合。 如何进行仪器测量结果与抽提测量结果的比较 根据同批次原料干剂不变,湿剂随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应在同批原料的条件下,以抽提的含水率为同一基准。进行仪器测量结果与抽提测量结果的比较,具体方法如下: 1.将抽提的湿剂含油量换算成干剂含油量。 干剂=抽提测量湿剂÷(1-抽提水杂) 2.将同批次原料烘干后称重,用仪器测量并得到干剂,与抽提干剂对比,或换算成抽提湿剂进行对比。 湿剂=仪器测量干剂×(1-抽提水杂) 简单的方法是将抽提的湿剂含油量换算成干剂含油量,再与仪器测量的干剂含油量进行对比。
|